这篇分析被迅速转发到各大平台,进一步点燃了公众的热情。
到当天晚上,全网关于中转站的讨论已经超越了纯粹的科技范畴,延伸到哲学层面。
评论账号“深空思考“发表的长文《为什么要去月球?一个文明级别的命题》中写道:“人类文明正站在岔路口:是继续困守地球,在资源争夺中内卷;还是迈向太空,开拓无限可能?华夏的选择很明确——未来不属于躺平者,而属于仰望星空的人。”
文章引用了马斯克的话:“要么成为多行星物种,要么永远困在地球上等待灭绝。”,但作者指出:“与SpaceX的私营公司路线不同,华夏提出的是更具包容性的方案——不是少数富豪的太空旅游,而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星际大航海。”
一时间,互联网上关于航天话题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大概只有多年前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那次能够与之相比。
而在华夏之外,这份白皮书同样掀起了滔天巨浪。
区区十几万字的书面内容,造成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半年前那几枚突然现身在长安街上的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
在发布会召开之后的连续十几个小时,国家航天局对外网站的相关页面都因为疯狂的访问量而处在崩溃状态。
为此,航天局不得不借助多个第三方平台进行分流,才终于缓解了拥堵的网络……
……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欧洲航天局(ESA)紧急召开的特别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