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就算真的出了问题,只要能找到具体原因,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状态回滚。
更要命的风险其实是整个系统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旦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
如同一个屎山代码那样,把bug修好之后,整个程序反而没法正常运行了。
因此,刚才那几个小时的会议当中,唯一增大了系统复杂度的地方,就是把原计划的弹头配重改成一个末端加速发动机。
但这仍然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就算发动机启动失败,也不会对前面的推进系统产生影响。
而发汗冷却需要和动力系统高度耦合,本身风险就比较高,从性能上看似乎又没有如此高的放热需求。
所以他们两人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
但这和双锥体一样,从一开始就是常浩南确定下来的基本方案之一,显然不可能因为两句话就做出改变:
“我理解你们的顾虑……所以我刚刚才说,未来真正投入使用的早期吸气式高超,应该还是会回到传统的被动冷却路线上。”他先是给出了一个相对积极的答复,不过紧跟着就话锋一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