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打遍全球。
严格来说,这倒不算是个新概念。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提出过用于取代战斧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快鹰”,目标是能在一小时能攻击到主要假想敌境内的任何目标。
不过这个计划正好赶上冷战结束之后的大批量项目裁撤,在进行了寥寥几次失败的试验之后就以虎头蛇尾的形式结束了。
在上一世,真正让这个口号响彻世界的,是2007年才公开的X51A“乘波者”技术验证飞行器,计划在2008年结束地面实验,并从2009年开始进行四次试射,之后正式考虑引入武器化。
当然,最后的结果可谓众所周知——
我们准备建立一个高超音速国家俱乐部,你猜猜是谁没有收到邀请?
总之,眼下在2005年,常浩南提前喊出这个口号,无疑是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尤其跟前面那几种动不动就要用运载火箭投送的方案相比,类乘波体构型的最终产品是一种敏感程度相对较低,但威慑力却丝毫不弱的巡航导弹。
在使用层面的门槛相对较低。
当然,哪怕只是看常浩南PPT上面的介绍,也能想到这种构型的产品设计,恐怕是其中难度最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