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见着最开始说好的五种构型已经全部介绍完毕,早就已经跃跃欲试的乔晨青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提问欲望,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刚才大领导都已经给打了样,他当然也不好直接开口。
“您请问。”
常浩南这边也基本讲完了最重要的内容,后面当然还有很大篇幅,但受制于时间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讲出来。
因此乔晨青的提问正好帮了他的忙。
“浩南同志,刚刚你总共介绍了三种有军用潜力的高超音速飞行体构型,当然其中第四种,无论使用火箭动力还是吸气式动力,都是相对常规的,但第一种和第五种需要在大气层内长时间做非弹道运动,这跟我们过去熟悉的传统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都有很大区别,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控制?”
作为空军负责人,他非常自然地开始考虑武器作战效率的问题。
听到这个正中自己下怀的问题,常浩南露出一笑,接着顺势把PPT直接翻到了二十几页之后。
“对于滑翔式的传统乘波体,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如图所示两种弹道中的一种,其中桑格尔弹道会在大气层边缘进行多段跳跃,而钱学森弹道则是只进行一次再入动作,之后在大气层边缘进行无动力滑翔……”
“但无论哪一种,再入返回段都可以被划分为初期再入段、能量管理段和命中末段,而考虑到动压、过载和热管理方面的限制,高超音速飞行体很难像常规飞机那样布置大尺寸的翼面,所以需要通过改变迎角来控制飞行高度,通过改变侧倾角控制飞行方向……”
“从技术上讲,最简单的办法是使用参考轨迹制导,也就是在任务执行之前选择好一个相对较窄的再入范围,提前生成一组标准轨迹作为参考,最后设计轨迹跟踪律对参考轨迹进行跟踪控制,使其与标准轨迹线重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