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稍微暂停了大概一秒,让一众领导稍微对PPT上的外形有个概念。
接着便重新凑到话筒旁边:
“第一类是传统的乘波体,也是从气动性能的角度反向设计出的理论最优化概念外形,具备所有方案中最好的升阻特性,得益于钱院士等前辈的高瞻远瞩,我国在这一构型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乘波体的容积很小,且受制于特殊的外形,内部空间使用效率也偏低,在考虑任务载荷的情况下,几乎只能考虑在外部使用火箭,或是弹道导弹作为推进系统,赋予其较高的弹道高度和初速度之后进行滑翔,而对于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动力来说,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就武器应用而言,这类构型由于体积必定较大,几乎只能由发射车、发射井或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发射时的目标特征难以隐藏,且存在较大的射程近界,因此更适合执行中远程战略打击……”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常浩南也就不用整那些虚的,直接搬出战略威慑用途。
不过,这部分内容,仍然算比较常规。
正如他自己刚才所说,国内对于传统乘波体的研究相对成熟,因此之前在力学所和航天科工集团的汇报当中,自然也提到过相关内容。
只是未必有这么赤裸裸而已。
不过,常浩南在翻页之前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说到了一众人的心坎上:
“例如,如果给东风31型导弹换装传统乘波体外形的滑翔弹头,那么就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并覆盖北美地区的绝大部分要害位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