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那几年,东江纵队要救人,要转运物资,很多时候,靠的就是水房的物流网。
当年那些文化人能从日本人眼皮子底下跑掉,水房的人功劳不小。”
“‘和胜和’,人多,根基在新界乡村及九龙城寨。
新界的山,城寨的巷子,比警察都熟。
游击队要藏身,要摸日本人的哨位,都得靠他们带路。”
“还有‘和合图’,他们管着港岛的菜市场和干货铺。
当年游击队最缺的盘尼西林、电池,都是他们想办法,从走私渠道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陈山安静地听着,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他仿佛看到了那段烽火岁月里,一群穿着短衫,踩着木屐的市井之徒,用最原始的方式,参与着一场最宏大的战争。
“‘联’字头的,是跨省的组织。”
鬼叔继续说道,“‘联英社’,都是海上的渔民。维多利亚港里,日军的军舰什么时候出港,什么时候回港,多了几条船,少了哪艘炮艇,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消息,最后都送到了盟军手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