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江大夫,俺那老寒腿,今年冬天就没咋犯病,全靠你的膏药!”
“还有俺家那小子,上次发高烧,要不是你半夜过去给扎针,都得烧成傻子了!”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但那份感激,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端起茶杯,心中温暖。我做的,不过是一个医者分内之事,但在他们看来,却是一份需要铭记的恩情。
饭后,孙大姐非要给我们装上一大块最好的五花肉和一整条血肠。
“孙大姐,这可使不得,我们吃了饭,怎么还能再拿东西。”我连忙推辞。
“你这人咋这么墨叽呢!”孙大姐把东西硬塞到我怀里,“你给大伙儿看病,有时候俺们拿不出钱,你也没说啥。这点猪肉算个啥?你要不拿着,就是看不起你姐我!”
在东北,“人情”是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流通货币。你帮我一次,我记在心里,总要找机会还回来。这种你来我往的“人情债”,非但不是负担,反而像一条条温暖的纽带,将整个村子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提着沉甸甸的猪肉走在回家的雪路上,一一忽然说:“阿爹,我好像有点喜欢这里了。”
我笑了笑:“为什么?”
“这里的人,心里好像都烧着一团火,靠近了,就觉得暖和。”她认真地说。
第四十六章杀猪菜和“人情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