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阿赖耶识是第八识的一个自相,总相。说这个阿赖耶,这个藏识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也能够执持一期的果报。那么这样子的一个阿赖耶识是断灭的呢?还是常住不变的呢?这以下回答:

        答曰:非断非常,以“恒”、“转”故。

        这个第八识的相貌,它也不是断灭,也不是常住,为什么呢?以恒转故。这个恒和转,恒是在发明诸法的世俗谛,就是因果的相续;这个转是发明胜义谛,发明我空、法空的道理。先看这个恒字,看从世俗谛的角度,为什么它是恒?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这个恒是指第八识它无始劫以来是一类相续,一类相续指的它是无覆无记的,它这种无覆无记是常无间断的。常无间断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

        一、从它的果相来说,“是界趣生,施设本故。”它是整个三界、六趣、四生生命的果报的一个是施设本,一个生命的根本。我们在人间得这个果报,得到一个人的果报,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女人,不管我们在这一期生命当中造的是一个善业、或者是一个恶业,我们还是保持在一个人的相貌。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造了那么大的善业,应该生天了嘛!为什么还是人呢?因为有一个第八识,它一再地去执持你的果报。这个果报,业力没有消失之前,你的果报是不能消失的。所以我们的果报是常无间断的,不管你是白天的工作,不管你睡觉,这一期的果报是不能消失掉,叫常无间断,这是第一个。

        二、从因相呢,“性坚此种,令不失故。”就着因地来说,常无间断就是说,第八识的体性特别地坚密。它能够执持无始劫来善、恶、有漏、无漏的种子,使令种子在没有得果报之前是不失不亡。说我们第六意识一动,就是一个业力,可能是一个善业,也可能是一个恶业。当然也带有一种名言,一种随顺于真理的一个名言,如理作意;也可能是随顺无明的一个名言,不如理作意。那么这个时候,对第八识有一种熏习的功能,就是增长了一个业种子,一个名言种子,无量劫以来累积很多的业力和名言种子了。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不管是栽培善、栽培恶,它都是生生世世累积而成就。这个意思,从恒常的这种常无间断,就建立了因果的相续,果相的相续和因地的相续。而这个因果的相续,主要的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这是第一个。其次我们看这个转。

        “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

        这个转是发明胜义谛。谓此识无始劫来,它是刹那刹那的念念地生灭,它的生灭就创造了一种相貌,就是前后变异。这个前后变异也可以从两方面:一个是从果相,“因灭果生,非常一故。”这个因灭果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如果说就着这一期的生命来说,我们这一期是一个人,你下辈子生到天上去了,人有人的身心世界,天有天的身相庄严,他内心的思想也不一样。这样子讲也可以说是因灭果生,非常一故,这是比较粗分的一种变异。

        从细分来说就从刹那,就是我们前一刹那的身,前一刹那的心,跟下一刹那的身心不一样了。我过去也说过,比如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快乐,你讲这一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下一刹那了,而你所要表达的是前一刹那的身心。但是当你把这句话表达出来的时候,你认为很快乐的身、很快乐的心已经过去了,已经是面对了下一刹那的身心了。这个地方从微细的角度,就是每一个刹那都是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灭刹那生,顿生顿灭、顿灭顿生。所以我们的果报,它的阿赖耶识变现种子,它不是一个不变易的状态,它是刹那刹那变易的,这个是约果相。

        那么因相呢,可为转识熏成种故。生命的本质我们也说过,一个是果报,一个是造业。那么我们在每一个刹那当中,一方面承受果报,一方面也在造作业力,“可为转识熏成种故”,就是我们的因地也不断在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