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4 / 10)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这当中分成两类:第一个是属于名言种子,第二个是业种子。这个名言种子,就是由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所熏习的种子,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当然也包括第七意识,应该是前七识的名言分别所熏习的种子。不过第七意识是微细的,那个思量是微细的;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是粗的,粗分的。由前七识的名言分别,刹那刹那的分别,所熏习的种子叫做名言种子。这个业种子就是只有第六,主要是第六意识,就不讲第七意识了。这个业种子是第六意识的思心所,所发动的身口意的造作,这叫做业种子。

        [名言种子]:这个名言种子,它会引生一种善性、恶性、无记性的一种三性的等流果。比如说你今天起了善念,这个善念也会相续,会熏习到阿赖耶识一种善的功能,善念的功能,它有一种等流性,等流果。

        [业种子]:这个业种子,它引生一种三界六道无记的果报,善业成就一种可乐的果报,恶业成就不可乐果报,这都是无记的,这个受完就没有了。

        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名言种子。因为异熟的种子、业种子它得完果报就消失了;但是这个名言种子,它会在我们生命当中不断地相续,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这个名言种子,在《成唯识论》里面讲到,它主要两大功能:第一个它能够发业,第二个润生。

        一、发业:就是说,这个名言种子能够发动业力。什么叫名言种子呢?“名言”这句话怎么说呢?这个名言就是一个思想,就是第六意识相应的“作意、触、受、想、思”那个想,“于境取相为境,施设种种名言为业”,它能够生起各式各样的名言,由名言就产生了一个思心所。这个名言是怎么有呢?是由作意来的。可能是如理作意引生了一个善的思想,不如理作意引生一种邪恶的思想。所以这个“思、想”是发动业力的一个根源。

        比如说我们讲这个“业道”,一个业道的成就要有三种因缘:第一个意乐、第二个加行,第三个究竟。说你这个心中要先有意乐。比如我们讲杀生,杀生你一定要一个意乐。要有一种杀心,这个就是名言,你一定要有一种想要杀对方的一个思想。由这个意乐去推动你的身口的方便,叫做加行,可能是用毒药、或者用刀杖,各式各样的方便。意乐、加行、究竟,把对方给杀死了,叫究竟,这个业道就造究竟了。所以我们讲业道的成就,主要还是要靠意乐的推动,所以名言种子有发业的功能。

        二、润生:其次它能够润生。比如说我们讲临命终的时候,阿赖耶识有无量无边的善恶种子,在这个藏识海当中,刹那刹那生灭。那么到底是哪一组的业种子要起现行呢?这跟你第六意识起的善念、恶念有关。如果你临命终的时候起善念,这个善念会滋润这些善的业种子,先让它得果报;如果你临命终起恶念,这个恶念也会先滋润你的恶业种子,使令它先得果报。这个名言种子它能够润生,它能够使令业种子成熟而得果报,所以这个名言种子非常重要。我们讲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主要是要改造你思想的相续,断相续心,这倒是很重要,断你的相续心,恶念的相续。

        前段时间有一个居士来找我,他说他的母亲生了重病,这个人很孝顺,他因为母亲生病的因缘,他就发愿了。他本来经常在身口意经常会造作一个恶行,这个恶行他没办法断,控制不住。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他心中的意乐势力非常强大,强过他的正意念,以他自己的力量不能断这样的烦恼,也不能断这样的恶行。那因为母亲重病的因缘,他就发愿,从此以后要把这个恶行消灭掉。那么他发了这样的一种善念,忏悔发愿以后,开始生病了。他问我说,这样子是不是他母亲的这些业障跑到他身体里面来?

        我说不是这样子,阿赖耶识受熏,是受你自己的业力熏习,别人的业力不能熏习你的阿赖业识。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不断地造作这个恶业,这个恶业累积的时候,你没有事情。这个名言种子一方面发动业力,一方面滋润它。那么你现在把名言种子的势力给破坏了,这个时候就重报轻受,会把你那个恶业先逼出来,重报轻受。所以你如果继续造作下去,你这个业种子要到地狱去了、饿鬼道去、畜生道去了。因为你母亲的因缘你发了善愿,这个时候你在转业的过程当中,会把你过去所累积的罪业先逼出来,这些毒先逼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开始在修行的时候会很多障碍,就是这样子。

        你看《密勒日巴尊者传》就很明显明。密勒日巴尊者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他不是走正道的,他是学那个邪术降雹,害了很多的人、畜生。他为了报复他的一个姑丈,还有姑姑?抢夺他的财产,他是以瞋恨心来学这些咒术。后来他遇到他的上师,玛尔巴上师以后,玛尔巴上师要他修苦行,先灭他的罪。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刚修行的时候,障碍重重,后来他才知道上师的慈悲。就是说他从邪道转成正道这个过程当中,这些业种子要先处理掉,就是你的名言已经改变了,已经没有这样的思想了,但是你这些业种子要先处理掉。

        像阿罗汉也是这样,阿罗汉心中的名言,粗分的这些分别的烦恼的名言,都停下来了。有余依涅槃,他的心就是涅槃,但是为什么有余依呢?他那些业种子还在,所以阿罗汉有时候身心还有些相续的苦。这个我们上次也说,舍利弗尊者一个大阿罗汉,他有时候病了,连起来都不能起来,佛陀说法的时候,弟子用单架抬着他来听法的。一个大阿罗汉,他还有一些剩余的业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