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10)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异熟果报跟业种子有关、跟名言种子也有关系。这些无量无边的种子,这些芽,还必须要有这个爱取的水去滋润它,恶的爱取滋润恶业的种子,善的爱取滋润善业的种子,使令它得果报。这都是属于有漏。

        二、无漏种子

        一、生空无漏种子;二、法空无漏种子;三、俱空无漏种子。

        生空无漏种子引生二乘的道果;法空无漏种子和俱空无漏种子,引生菩萨及佛果。

        第一个、生空观:这个生空就是我空,简单说就是我空。就是我们色受想行识里面,“常一主宰的我”是不可得。这个生空观主要是有两种观法:

        [析空观]:一个是属于《阿含经》《阿毗达摩论》的析空观,就是从无常观起。无常,观它的一个生灭变异,它会有生灭相、变异相。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因为它无常,无常的相貌就是苦,为什么?我们哪一个人愿意生灭呢?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是喜欢寂静。而这样的变化的本质就是苦,不管快乐、不管痛苦,只要它变化就是苦。苦表示什么?表示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没有自主性,因为我们不希望苦,但是我们却不能够使令苦消失,可见得这个生命体没有主宰性。无常而知道苦,由苦能够知道,我们生命体没有一个主宰的我,完全是业力的支持,这是一个观法。

        [体空观]:其次就是体空观,就是根据《般若经》,“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不必经过无常、苦、无我了,直接从缘起性空,就能够把你这一念心,从有相的境界引导到无相的境界去了,一下子就过去了,顿根人修的。这个缘起性空观,跟外道的禅定不太一样。我们看外道也希望寂静。外道的禅定,当他得到禅定以后,他观察这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的,但是他这一念明了寂静的心是不生不灭的,这念心是能受用,这一切法是我所受用。

        这跟佛法的空观那种意境是不一样的,我们讲空观跟明静不动,那是不同意境。在《成唯识论》说,一切的圣人成就空观的时候,他的意境是“能所双亡,诸相叵得”,没有能所对待。你说外道修禅定,这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我能够分别的那一念明了心是寂静安住的,这个很明显是有一个能所的,有能所。但是我们修空观的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你安住在空的时候,内心一切的分别都停下来。“我、你、我相、人相”,这些都停下来,内心当中是无我无我所,没有对待,那个内心是一种绝待圆融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对待。所以这个地方跟外道还不一样的,外道只是修禅定,那个境界跟空心的境界是不一样。这个叫生空无漏种子,引生二乘,当然菩萨也是修我空观。

        第二个、法空观:进一步去观察这一切的生死、一切的涅槃的法都是因缘生,都是要假借阿赖耶识的种子出现,离开了这个心识的因缘,这些法就不存在,就是法空观。

        第三个、俱空观:就是这个空也不可得,我空、法空、这个空空。俱空就是空空。这个时候就是大悲心生起无量的妙用,这样子引生菩萨及佛果。

        《唯识学》修空观,它是这样子修,我们后面会讲到。《唯识学》修空观是两个次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