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6 / 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五、随烦恼二十

        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小随烦恼;无惭,无愧——中随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大随烦恼。

        这以下有随烦恼,这个随烦恼就是随顺根本烦恼而生起。那么随顺根本烦恼而生起,这当中有两个情况:第一个是单一的,它是某一个烦恼的等流,比如说忿恨恼,都是嗔的等流,单一型的。第二个是混合型的,比如说这个覆,覆藏,我们有一种烦恼、有罪业把它覆藏起来,不发露,不向善知识,不向佛菩萨发露。这个就是包括了贪和痴混合的,两个烦恼以上混合所成。那么不管单一型、混合型,都是由根本烦恼所流出来的,所以叫随烦恼。随顺根本烦恼而有,这个就是随烦恼。这以下在百法都说过了,我们就不再详细分别。

        看蕅祖的注解。此覆解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也,亦如百法中释。这个地方就重复,重复的解释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百法当中解释过了,就不再分别。

        颂中与字、及字、并字,显随烦恼非但二十,如邪欲、邪解、及染污寻伺等。这个“及”就是说,随烦恼事实上不止二十个,我们第六意识的情绪的一种复杂性,决定不是二十个,只是就着它功能比较明显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安立二十个,其它的详如《成唯识论》所解释。这个地方是讲到第六意识所相应的有二十六个烦恼,根本烦恼和随烦恼。

        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它这个寻伺有清净的、有染污的,染污的寻伺也是一种烦恼,染污寻伺。这个寻伺是不决定的,不定心所,如果是染污寻伺那就是烦恼,这个寻伺我们待会会说到它的相貌。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因为不害就是说,对有情众生,“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虽然我们不能有实际的行动去利益众生,但起码不要损恼众生,起码。不管你是在信心、惭、愧的有相的修行,或者无贪无嗔无痴的无相行,乃至于成就禅定,这整个过程当中都不能够去损恼众生。就是说,你成就功德的目的事实上是要利益有情,不是说,我为什么成就功德?成就功德以后我来调伏你们,你们大家都听我的话,佛法不是这种态度。佛法所有的功德都是要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行,所以他从头到尾都要跟不害相应,应该是这样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