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会怀疑应该怎么办呢?智者大师说,我们应该观想,说这个宝,在正法时代这个宝都是放在这个清净庄严的地方,我们去取宝很容易,因为这个宝都是装在很干净的地方。但是末法时代的宝都是放在垃圾堆,放在垃圾堆,我们要取宝的缘故,我们应该忍受这个垃圾的臭味。说我们末法时代依止善知识,拜了一个师父,跟师父学习,师父的经验能够引导我增上,这个叫做宝。但是凡夫有时候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我们应该忍受。为什么呢?因为你不依止善知识,变成要完全自己摸索,你得不到这整个上师的传承了。

        就像说你现在爬山,没有人指导你该怎么走,你就拿一个镰刀自己去开山,运气好让你开对,运气不好你就开到老虎洞里面去了,被老虎吃掉了。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这善知识他有某方面的善根,我们在学习他的善根的时候,对善知识的一些过患应该要忍受,因为这个宝放在垃圾,我们为了取宝的缘故,应该要忍受垃圾的味道,这个就是对师长不应该怀疑。

        对师长不应该怀疑,我自己的一个经验,我过去也犯这个过错。忏公师父过去经常跟我们开示说要厚道,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厚道这件事情。后来我发觉,一个人厚道,他能够得到师长很大的利益,他能够长时间地依止善知识,得到善知识很大的加持。换句话说,厚道对我们真的是有利,不管对别人怎么样,你自己就得到利益,你厚道你自己就得到利益。

        因为你厚道的关系,很容易得到善知识的指导,你能够减少很多冤枉的路,不必到处碰壁。你很快地就能够把善知识的功德全部吸收过来,然后在你剩余的时间里面再继续地增上,你得到很大的便宜。所以厚道的本身是谁得到利益呢?原来是自己得到利益了。我出家很久很久,才知道老实厚道的真实义在这个地方,原来自己得到利益。所以说老实厚道,我们就能够包容师长的一些过失。

        [三、疑自]:疑法、疑师、疑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我是一个业障凡夫,我怎么能够往生阿弥陀佛国呢?对自己的能力怀疑。这三种怀疑就障碍我们在善法上的修行,我们就不能精进了,这是疑。

        六、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恶见,这个恶见就是“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招苦为业”。前面的痴是迷暗,对道理不明白。但是这个恶见它不是,他是对这个道理,一开始是不明白,是的,一开始应该是痴;但是他两个眼睛一闭,双腿一盘,他自己想要去想出一个道理,就是颠倒推求,今天想、明天想,想久了以后,突然间他也想出一个道理出来,但是这个道理是染慧,颠倒的,这个就是邪见。换句话说,这个邪见是经过他的颠倒推求的思惟以后才产生的,所以邪见比痴是更厉害。因为痴的人你跟他讲道理,他还能够接受。这个有恶见的人,外道的这些恶见的人,他那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会想,我这个思想经过长时间的思惟观察才得到的,他对于其它的正法是排斥的,这叫恶见。

        这个恶见在《瑜伽师地论》上把分成两类:

        一个是属于减损的恶见,这个减损,说世间上是有因果的,我们认为没有因果。这怎么回事呢?就是外道修习禅定,从欲界定、到未到定、到初禅,就发起了神通。在禅定当中他看到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生前皈依三宝,护持三宝,修了很多善业,临命终的时候起一念嗔心堕落到三恶道去了。他会说,哎呀,这个世界上果然是没有因果,你看他这个一生造了那么多善业,临命终到三恶道去了,原来善业是不能有功能去得可乐果报,恶业也没有功能去得不可乐果报,这个世间上是自然而有的,完全是凭个人的运气。这样子讲断恶修善变成没有意义了,就拨无因果。这因果道理本来是有的,拨无,所以叫做减损,把诸法实相给减损,这第一个。

        其次就是增益,说我们色受想行识五蕴里面都是刹那生刹那灭,业力的支持而有的。那么我们在五蕴当中想出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就是我们认为这个生命是有六个元素——“色受想行识我”构成的,把这个我多出来,这个就是增益,增益的邪见。

        这两个都是属于恶见,或者是增益,或者损减,都是属于恶见。这样的恶见就会发动一些罪业,使令我们苦恼,所以招苦为业,招感痛苦是它的作用。这个是六个根本烦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