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讲少善能敌多恶,为什么?因为善是随顺于我们的本性,它得到本性的加持,它的力量大;这个恶法是违背我们本性,本性会对它有所排斥。这个是说明第六意识所相应的十一个善心所。这十一个善心所的活动都能够使令我们今生的身心,来生的身心成就可乐果报。
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这个你可以看看《成唯识论》,它都是好几个的组合,详细的可以看看《成唯识论》。不过《成唯识论》对第一个欣——欣求的欣,倒是蛮重视的,它觉得我们生命的改变是欣,不过这个欣是指的善法欲。这个欣跟欲会不一样,前面的欲是别境,是通善通恶;这个地方的欣是跟信心、惭愧心、无贪、无瞋、无痴相应的一种欲,它本质是欲。但是它跟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相应,所以叫善法欲,这个善法欲安立做欣。《成唯识论》对第一个欣解释比较详细,后面就解释得很略。其实这十七心所都是不离开这十一个善心所。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不信就是疑啊,根本烦恼。不信跟疑,哦,不同,对。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于诸谛理,犹豫不决”,他不是说完全不相信,犹豫不决。这个世间上真的有因果吗?他的意思就是好像有,好像没有,怀疑。不信是全部不相信,完全不相信。这个疑是什么?它的体性是犹豫不决,他不能决定是有、是没有,他不能决定;但是这个不信口气是,完全相信是没有。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它这个地方是翻对不信。说我送你一个宝,对不对,这个宝本来是可以换很多东西,很多很多的资具。但是这个宝搞脏了,宝已经失去它的价值被脏东西搞脏了,你卖给人家人家不要了。说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本来是万德洪名,他也念佛你也念佛,很多人念佛。有些人念这句佛号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临终蒙佛接迎,往生西方;有些人念这句佛号一点都没有帮助。为什么呢?就是你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不信,就把这个佛号给染污了,这个宝被染污没有作用了。那么我们这个信是相反,清净,这个宝再拿干净水一洗过去,那这功德就表现出来,是这样子。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根本烦恼都比较微细,随烦恼是比较粗,是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