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那临命终的时候,《成唯识论》解释说,偏重在心受,为什么呢?当中有一个理由。因为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诸根闇钝,四大眼耳鼻舌身五根,慢慢慢慢败坏了,而识的了别要依止根,所以这个根开始败坏的时候,识的了别就闇钝。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说生龟脱壳这种苦,其实那是一种忧。

        就是我们平常累积很多的财富,有很多恩爱的眷属,突然间色身要失坏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忧、有惧,对未来生命的一种恐怖,现在的一切果报要破坏的时候,一种忧。那个时候的苦受不明显了,因为根败坏了。根败坏了以后识的了别性也受影响。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忧,忧的成分多。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没有计度、随念分别。第七识有计度分别,我们看上次讲,因为它有慧心所,第七识有计度分别。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在《成唯识论》解释说,第七、第八识之所以舍受,是因为它们的了别性太微细了。它不讲它没有名言,主要的理由是它太微细了,“不可知执受”。就是说第七和第八识的那个感受,我们不能够感觉得出来,所以安立做舍受,太微细了。你想想看,如果第七、第八的感受是如此明显,那么阿罗汉为什么不知道呢?为什么不知第七、第八的存在?他入了那个高深的灭尽定,如果第七、第八对感受有感受,那么他会不知道吗?是不是?可见得识微细到连阿罗汉那种深妙的第九次地定,不要说四禅八定,那个灭尽定那么寂静的状态,都感觉不出第七第八的活动状态。所以只好安立舍受,因为那个受太微细了,那个安立它是苦和乐已经没有意义了,太微细了,是这样子。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第七识有名言,第七识是有计度分别,是有名言,是的。它没有名言,怎么会有慧心所呢?那个慧的抉择一定要依止名言,没有名言,慧就不能活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的,是应该有名言的,没有名言,就不能够去抉择事情了。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第十五面。这个地方把心所法的一个差别情况再详细在说明。

        初徧行触等,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