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4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如果要进一步的时候,阿罗汉圣人,要入了圣位的人,连喜都没有了。阿罗汉他的心情“不取亦不舍,无喜亦无忧,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阿罗汉他就算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跟六尘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不管是国家治理得好、治理得不好,各式各样的这些因缘的变化,内心“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他于一切法不受,他能够不受一切法,忧也不可得,喜也不可得。

        但是阿罗汉,从唯识的经论上解释,他要出了定,他的生命还没结束,就是他过去如果还有剩余的罪业,他苦受、乐受还是有的。他在这一期这个相续的身心当中有苦、也有乐,但是他没有忧、没有喜。他出定到人间去托钵,你诽谤他、赞叹他,他没有忧、也没有喜。

        如果他入了灭尽定,那苦和乐也不可得。他入了灭尽定的时候,“苦乐忧喜舍”,这五受完全不受,不受一切法;只有一种涅槃寂静乐出现,那是一种超越有相的境界,出世间的一种无漏的圣境的境界。这个是讲到第三能变它的一个感受的变化,就是通过修持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变化。

        好,这一段就是在解释第三能变,有六个门来解释第三能变的相貌,到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这个先业,我们讲第六意识的业力是指今生所累积的,今生累积的。所以一个人造了罪业以后没有忏悔,他心中有忧,有忧的感受,怖畏,对未来的果报产生怖畏。这个苦乐不是,苦乐是你过去所造的业出现了,前五识跟这些,或者是如意的、或者不如意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接触的时候,痛苦和快乐。所以这个苦和乐是过去的业力所出现的果报。忧喜的出现是你完全第六意思的分别,完全是第六意识的。所以一个人悲观的人,有些人个性悲观,就多忧苦;有些人乐观,他的喜也会强一点。这个跟心中的名言有关系,由名言分别而安立的。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对的,是就今生的,今生所累积,还没得果报的,但是他就有这样的花报。你像那个阿阇世王。阿阇世王他想做国王,就把他父亲给害死了。害死了以后他虽然做国王,在王宫里面在五欲中得大自在,但是他晚上睡不着觉。大臣问候他说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晚上睡不着觉。说你为什么晚上睡不着觉呢?他说我害死了我父亲,未来的果报到三恶道去,阿阇世王也是深信因果的。后来那个大臣就引导他去向佛陀忏悔,内心的忧的感受就消失掉了。就是内心有罪业、有烦恼,会使令我们忧,是这样子。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这个前五识的活动还是要有第六意识支持,是有的;不过偏重在前五识,偏重在直觉的作用,偏重。因为前五识的作用只有一刹那,如果第二刹那的活动,第六意识不起来支持它,前五识就要谢掉。所以这个地方的苦和乐,也有第六意识在里面,但是这个时候的第六意识也是自性分别而已,还没有生起计度。如果第六意识开始计度了,那就是另外了,叫忧和喜了。

        在《阿含经》说,我们凡夫会中两支箭,这个“受”有两支箭:第一支箭是过去所造业力射的第一支箭,就是苦受;那么我们对于这个苦的感受又生起忧,就中了第二支箭。这两支箭:一个是先业,一个是现在的烦恼。我们果报体这个受有两只箭,是这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