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2 / 7)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8 13:10:38
        三界的果报是谁主宰呢?第六意识所创造的善业恶业来主宰这件事情。所以这个牛能够决定这个车子到人天去,到三恶道去,牛可以主宰,这个牛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理性强,就造善业;第六意识要是烦恼重,就造了恶业,到三恶道去了。这个善不善俱非,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俱非呢?就开出了五十一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这一段是在解释,第六意识它的一个善恶的差别相貌。

        这个心王,心王是无记性的。心王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能够了别境界的总相而已;这个心所有法跟境界接触,它能够了别境界的总相、别相。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第六意识跟五欲的境界接触,这个时候第六意识是无记的,它不善,也不恶,它只知道这是一个五欲的境界而已。这个心所,比如说它生起一个欲,“欲、胜解、念、定、慧”别境里面“欲”;它对所好乐的境界生起希望的功能,这个是心所。它能够在一切的功能当中,生起一个希望的功能,这是别相。或者生起一个胜解的功能,有各式各样的功能,或者是染着,或者是瞋恚,所以这个心所是一种差别的功能。但是这个心王是一个总,它是无记。

        这个地方就解释,第六意识会“善、不善、俱非”,它是由这五十一个心所决定的,由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这五十一个心所决定的。这一大段都是在讲第三能变在因地的时候,一个造业的情况。

        第三段,果相。说这个第三能变跟这个果报,跟色受想行识,我们的果报体一接触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一个感受呢?皆三受相应。因为前面的二能变都是舍受,不管你到地狱去,那个刀山油锅的苦恼境界,第八、第七意识都是舍受;到人天的这个快乐的果报,它也舍受。但第三能变这六个识在活动的时候,第六识挟带前五识去受用果报的时候,那可不一样,皆三受相应。这个“皆”指的是整个前六识,都有苦受、乐受、舍受的情况出现。这一段还没解释,我们先看蕅祖的注解,看第十五面。这一段是讲第六门,受俱门。

        六、云“皆三受相应”者——谓前六识,皆能领纳顺违俱非境相。领顺境相,名为乐受;领违境相,名为苦受;领非顺非违境相,名不苦不乐受,亦名捨受也。

        皆三受相应,这个皆是指谁呢?谓前六识,就是前六识的心王。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能够领纳,我们要是有善业,创造这些随顺我们的境界。或者是恶业创造的违背的境界,或者是非顺非违的境界。如果是顺境,是乐受;如是违背我们的境界是苦受;或者是非顺非违的境相,是不苦不乐的感受。它有这三种差别的感受。关于这一点,根据《成唯识论》,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十二面,附表第十二。

        附表第十二,事实上前六识这个第三能变它的感受是有五种,开出来是五种,五受相应门。这个受,就是我们这一念了别的心性跟境界一接触的那一当下,这个时候还没有去想的时候,心跟境的和合,就有一种受会出现。这种受我们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逼恼受。就是这个受给我们的一种感觉,这个内心的了别跟境界一接触,内心的感觉是逼迫的,是恼害的,对我们内心是逼迫恼害的感觉。

        二、适悦度。是随顺的、是喜悦的感受,使令我们内心感到舒适喜悦。

        三、不逼不悦受。就是中庸的感受,它也不逼、但是它也不喜。有三种感受。

        第一个感受,逼恼受分成两个:一个是苦受,一个是忧受。我们看《成唯识论》解释。这个苦是属于粗重无分别,它这个苦受它的相貌有两个:第一个粗重,它的行相很粗重;其次,它是无分别的,这个无分别是指的什么呢?没有随念和计度两种分别,叫无分别,它有自性分别,换句话说是不带名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