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答疑】:是的,它是现量,但它是对所缘境是一个很粗略地认识而已。所以它所缘境广,但是它对所缘境不能像第七、不能像第六,能够对单一的东西很深入地去观察,不可以。像我们第六意识可以,可以对这种空义,“因缘所生法,我说既是空”,可以以各式各样的角度,深入地观察空性的道理,可以,很深入很深入地,可以。同样一个空的道理,能够做出十八个分别,就是罗什大师“十八空”,而且每一个空当中又开出各式各样的分别出来。前五、第八都不可以,都不可以。
那么在第七和第六,虽然有审的功能,但第七意识没有修观的能力,它虽然有审,但是很可惜它有覆无记。所以在这个审当中,我们能够利用的就是第六意识,能够去审查真理就是第六意识,因为它能够修善,也能够修恶,是这样子的。
好,我们看第九段。
九、云“随所生所系”者——谓随其所生三界九地,即系属于此界此地也。
云“随所生所系者”。这个地方是讲“界系门”,“界”是三界的界,“系”是系属。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是系属于哪一界呢?系属于哪一界所有呢?第六意识的了别性通三界,“性界受三恒转易,跟随信等总相连”。第六意识对境界的了别,也可能是在欲界、也可能是在色界、也可能是在无色界,它不断地变化。这个地方是说,那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这个界系门,它是系属在哪一界所有呢?这个地方就回答:随所生所系。随其所生的三界九地,即系属于此界此地。
我们解释,说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是随着第八的阿赖耶,它投身在三界九地的哪一地,它就执著这一个界地是我。这当中我们可以做两种的分别:
从粗分的角度来说:从一期的生命来说,你今生是个男人,你就以男人为自我的思考中心,我就是一个男人,是个男人,有男人的责任,我干什么呢?就是要去工作、赚钱、养家活口,这个思考是从一个男人的自我发动出来的。那么死掉以后,我们没到三恶道,也没到人天上去,做一个女人。那这样的一个女人的思考模式就不一样了,也是有一个我,但是这个我是一个女人的我,我是一个女人,干什么呢?相夫教子。我这一期的生命干什么呢?就是把一个家庭照顾好,一个方面相夫,一方面教子,外面的工作不是我该做的事情。那么同样一个我,有男人的我、女人的我的分别,这叫做“随所生所系”。
当然这当中的差别很多了,你做一个大国王,一个大国王的“我”那又不一样了,那这样子恒审思量这个“慢”就特别强了,一个有福报的人、有禅定的人,那个“我”就会比较大一点了。所以相同的一个“我”,表现在三界九地的相貌会各式各样,随所生所系,这个是从粗分的角度来说。
从细分的角度来说:就是约刹那,就是说前一刹那的我跟下一刹那我不一样。我前一刹那心情很好,对这个我充满了自信,慢心强;下一刹那心情不好,自卑感又生起了,那个我相应的慢又降低了。就是每一刹那,这个恒审思量去攀缘第八识的时候,每一刹那的我相是刹那刹那不同。这样讲也可以说是“随所生所系”,因为阿赖耶识变化,阿赖耶识不断地变化,第七意识去了别阿赖耶,当然它所得到的“我”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有一个部派的论师就说,第七意识有慧心所,它为什么在别境当中没有定呢?因为第七意识不断地攀缘第八识为我,它就应该早就得到禅定了,要是第六意识早得定了。它的所缘境是如此地专一,要第六意识来修观的话,那第六意识早就得到禅定了。为什么第七意识从无量劫来,它的所缘境是如此的专一,它没得到定心所呢?这当中是解释,因为第八识不断地变化,所缘境不断地变化,它怎么得定呢?就是每一个刹那取到的相貌都不一样,前一刹那的我相、下一刹那我相不一样,它没办法得定。所以讲“随所生所系”,随着第八识的变化,就执著那一个刹那的第八识为我,是这样子来的,这个叫“界系门”。
再看第十段,前面的九段是约着杂染的恒审思量——所谓的染污末那,来发明它的体性相貌;这第十段是说明这个“伏断门”,说这个无染末那,清净的末那它生起的因缘,是什么时候生起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