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面。
我们前面讲到的偈颂,第七意识“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说第七意识的明了性,它这个明了的功能是什么呢?思量为性相,这第七意识的明了性的主要功能是恒审思量。那么这个恒审思量是怎么出现的呢?“依彼转”,它依止第八识而生起。它去做什么事呢?“缘彼”,它去明了第八识的见分,执著第八识是一个实我实法。
这样子的一个作用,就使令整个第八识全部变成阿赖耶了,是这样子来的,所以这个生命的流就这样相续下去了。古人说:七佛出世,犹为蚁子;八万大劫,还是鸽身。佛陀命令舍利弗尊者去盖祇桓精舍,佛陀有时候到祇桓精舍去看看工地,看到土地上有一堆蚂蚁,问舍利弗尊者说,你用你阿罗汉的神通去看看,这个蚂蚁做多久了?舍利弗佛尊者一看,不得了,“七佛出世,犹为蚁子”,经过七尊的佛。有一次佛陀就看到一只鸽子跑过来,也是问舍利弗,你看看这个鸽子做鸽子多久了?“八万大劫,还是鸽身”,八万大劫之前还是做鸽子。说我们有情众生的业力,这个有漏的业力为什么会这样相续呢?就是十二因缘这个无明,无明发动业力,无明润生,滋润业力。
在《教观纲宗科释》当中,它讲出一个观念,说我们凡夫,从外凡到内凡,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说暖、顶这两个修行人,暖位和顶位,“虽堕恶道,终不久留”。说修习我空法空智慧的人,他虽然如实的智慧还没有现前,在暖和顶这当中,他偶尔会触动他的罪业到三恶道。但这种人到三恶道跟其他不一样,“虽堕恶道,终不久留”,他一下子就可以出来,不必说什么“七佛出世,犹为蚁子;八万大劫,犹为鸽身。”即使他的罪业还没有消失,他一下子一觉悟就出现了,就能够从三恶道跳出来。一直到忍位,忍位的菩萨虽然没有入圣位,对于二空的真理已经能够安忍了,他永远不堕恶道,终不堕恶道,忍位就永远不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恒转如暴流,那个生命之流,有一部分被他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给破坏掉,就是那个三恶道的水流被破坏了。到了八地菩萨呢,就全部的水流都停下来,“无功用行我恒摧”。这个时候“我”一破坏以后,第七意识的这个颠倒的思想,认为第八识是我的这样的思想,被二空智慧破坏以后,就是我们讲恢复第八识本来面目,这阿赖耶的功能就破坏了,恒转如暴流,那个暴流就停下来,就停下来。所以讲“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这个思量的功能,使令第八识变成阿赖耶。
六、云四烦恼常俱等者,这个地方是说了两门,心所相应门。这个心所相应门开出来是染俱门和相应门。染俱门和相应门,这两个合起来就是心所相应门,这一段等于是有两门。
六、云“四烦恼常俱”等者——谓此识从无始来,若未转与平等性智相应,则任运恒缘藏识见分,与四根本烦恼相应。
就是说,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它生起以后,假设还没有跟平等性智——我空法空的这样的平等性智相应,它任运攀缘这个藏识——这个藏就阿赖耶,跟四种根本烦恼相应,说明这个心所有法。前面的思量是它的心王,这样的思量在活动的时候,旁边有四个眷属,就是我痴、我见、我爱、我慢。就是这个思量去了别第八识的时候,它不是单独活动的,带动了四根本烦恼。
(一)者我痴,即是无明。愚于自识所变我相,迷于无我真如之理。
这个第七意识的思量去了别第八识的时候,在自识当中变现一个我的相貌。比如说,我们的明了性去看这绳子,因为光明不够,黑暗的关系,在我们的心识当中就出现了一个蛇的影像。但事实上它是一个绳子,但是我们的心识出现一个蛇。这样子就是第七意识去攀缘第八的明了性,这个刹那灭刹那生的一个明了性,它自己在它的识当中变现一个常一主宰的我相,所以它就迷于无我的真理,对于第八识的这样的一种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道理就迷惑了。这个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这个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无明。无明就会发动了业力,有这个业力就会创造了阿赖耶,是这样子的。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生命就是这样出现的。这个是最根本,我痴,对于这种无我的道理迷闇。
(二)者我见,即是妄执。谓第八识之见分,本非我法,妄执为我。
前面的痴是“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这个见是“颠倒推求,染慧为性”。不但是迷闇而已,经过长时间错误的颠倒地推求,生起一个坚定的理解,就是妄执。“谓第八识的见分,本非我法,妄执为我。”我们从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感觉到,说这个人完全没有宗教信仰,你跟他讲佛法,他可能会接受,因为他只有痴,没有见。说这个人是一个外道,他这样的外道思想,经过他长时间的颠倒推求,产生一种染污的智慧,你跟他讲佛法,他很难接受。他由这个痴转变成见以后,这个不容易接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