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说明第八识的转变,“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不动地的时候,就把阿赖耶识这个藏识给破坏;到了金刚道后,要成佛之前,那一刹那入了解脱道,就把异熟的功能给破坏了,无量无边的业力是业尽情空了,分断生死了了,变易生死也了了。这个一切种识是通一切位。那么这样子就把整个第八识的三相,它的转依的情况做一个解释了。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第八识到这里结束了。
这第八识,我们探讨到这个地方初能变,就是第八识,在一个第八识的境界当中,没有加上前六识的分别,也没有加上前七转识的思量。其实这个思量是有的,从阿赖耶识角度,这当中已经有思量。所以可以看出来第七、第八是分不开的,因为它这个阿赖耶,我爱执藏,就是和第七识合在一起了;但是这个时候前六识的分别还没有出现,这个叫初能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他那个断,是说他入了无余依涅槃;菩萨在生死当中,他那个种子在的,但是它不起现行,菩萨。不过这个是这样,阿罗汉如果从涅槃出来,他还有一些我执的习气,俱生我执还有一些习气。天台智者大师讲一个譬喻说这个火,说声闻人如烧木成炭,我执被我空的智慧的火烧成炭了,已经不是木头,但是还有炭;缘觉乘如烧木成灰;这个菩萨连灰都不可得了。所以阿罗汉他入无余依涅槃,那当然是我执永断,不再来三界;但是他回小向大的时候,还有一些“我”的习气。
他有时候表现出来就是,欸,这个阿罗汉是一个大阿罗汉,你看难陀尊者是一个大阿罗汉,但是他在街上看到女众,也是上下打量。这个我执引生烦恼障,但是他没有烦恼,他就是喜欢这样看过来看过去,这个没有烦恼滋润,但是习气。你看毕陵伽婆蹉,毕陵伽婆蹉过去是五百世的婆罗门,那种高贵种性,慢心很重。他成就阿罗汉以后,要过这个河流不坐船,他要河神去断流,把这个水流断掉以后,他从地上走过去,“小婢,断流”。这是阿罗汉他已经没有我执,但是还有习气,菩萨连习气都没有了。
但是这个种子,在唯识角度,那个俱生的我执、俱生法执的种子是不能断的,要到金刚道后那最后一刹那才顿断。俱生的我执、法执都是伏住,到最后的时候,一念的相应慧顿断俱生的我执法执;但是分别起的是在初地的时候就破坏,分别起。到八地的时候,伏住的俱生我执,八地的时候,俱生我执永远都伏住了。所以八地的菩萨行菩萨道跟前面不一样,八地菩萨行菩萨道看到众生有需要,他能够没有任何的考虑舍生命。因为他没有我爱执藏,没有执著有一个我,所以他能够以生命来行布施了,跟前面的七地、六地还不一样。他也不入无余依涅槃,就在这个生死,他又有愿力来到人间得一个果报。
他伏住俱生我执,他不是断,伏住。但是菩萨是没有烦恼,永远伏住,没有烦恼。八地没有分别我执,也没有俱生我执的烦恼,都没有。他这个也不是名言种子,是一个习惯动作,这个名言种子是由我发动的,有一个无明发动。他这个不是名言种子,是一个习惯动作。因为串习,就像我们早上起床,知道我的缸杯在右边,就随手一抓就拿到缸杯了。这个时候内心没有作意,就很习惯了,因为你经常这样子拿,拿久就知道要这样拿,那是一个习惯的动作。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它这个是说,阿罗汉入了灭尽定以后它不起现行了。其实这个种子,以唯识的角度,这个种子的断除,俱生的种子断除要金刚道后才能断,俱生的。你不必靠第六意识分别就有我执的,不必靠第六意识的分别。就是说,这个无想定的天人入了无想定,还有一个我的执著,那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分别停下来了,这个我执著怎么来的呢?俱生的。这种种子要到金刚道后才能断除;但是分别的我法二执,初地就破坏了。这第八识是讲得范围比较广,因为它牵扯到整个生命的因果,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变化,所以我们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研究。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