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得不说到哥谭与纽约的区别。哥谭和纽约虽然都是东海岸的特大城市,但是哥谭的食物是没有那么工业化的——虽然也不能说所有原材料都是现采现杀的,但至少牛肉和鱼肉都是本地新鲜特产,蔬菜是从大都会那边进口的。厨子不说多么厉害,但只要食材新鲜,稍微调一下味就不会难吃。
而纽约可就不一样了。这里的食物是全部被工业化了的:一张冷冻的披萨饼皮比同重量的新鲜面粉便宜非常多,预制好的冷冻炸鸡比冷藏鸡肉便宜。至于新鲜鸡肉?这里根本没有真正的新鲜鸡肉。牛肉也差不多,去那种本地超市的冷冻库里仔细翻翻,基本上都能找到二战时期的存货。
这也就导致不论是神盾局食堂,还是席勒现在开的疗养院的食堂,基本每道菜都得有点冻品。味道都不用多说,光是口感就很难让人接受得了。席勒也是来了这边之后,才第一次吃到像是炮仗外皮的口感的煎三文鱼。
就和英国差不多,美国并不是没有美食,只是美食并不是美国菜。中餐和法餐还是不错的。
在进入无限能源时代之后,预制菜和冻品食材就更是大行其道,因为冷库和冷链运输基本没有成本,能够把冷冻食品的价格压得更低。
现在,在纽约买一张10寸的冷冻肉食披萨只需要两美金左右,分量至少够两个成年人吃饱;五美元能买一箱的预制炸鸡腿,只需要回家拿油炸一下就行。一些打折促销或者没那么新鲜的低价食材,更是重回美分时代,基本已不存在吃不起饭的可能。
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那么富裕,在足够便宜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是那么在乎口感和味道。甚至就连中产阶级也是这样,这些冻品的销量都不错,又特别容易保存,超市就更喜欢进货。相对地,价格依旧高昂的新鲜有机蔬菜,又难保存,又没多少人买,进货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变少。
哪怕是在经济情况最好的曼哈顿区——纽约中央公园附近,也是大众超市更多。想买那种非常新鲜的食材,也得开车到更远的地方的高端超市,而且必须得早点去,去晚了可能就卖光了。
席勒的冰箱里也囤了不少冷冻食物,多数是工作忙实在没时间的时候对付一下,大部分都是冷冻披萨——奶酪加肉加番茄酱怎么也不会很难吃。不过有时间的话,还是会尽可能的自己做菜。
席勒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需要自己带菜的派对,但就是因为他每次带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味道都不错,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
美国队长的100岁生日可是件大事,估计到时候哪怕华盛顿都会举办庆典。席勒自然也要隆重准备一下。他决定尝试一下以前没有做过的食材,比如说鸭子和鹅。
美国这边基本只吃鸡,席勒也只在中餐馆里面吃到过烧鸭和烧鹅。他从常去的那家中餐馆的老板那里弄到了靠谱的货物渠道。等他去买完菜回来,就去找靠谱的中间商拎两只鸭子和鹅回来练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