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34治水?治沙? (11 / 12)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特别是秦汉时期,建都关中的帝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等,以及为防御匈奴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戍边,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

        黄河在两汉时期已经非常混浊了,人们称之为“浊河”。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形容黄河的混浊,首次出现了“黄河”二字。

        但实际上,黄土高原地形崎岖,千沟万壑,这种地形特征本来就使得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

        而当地土壤,也就是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这使得土壤更容易被侵蚀。

        至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无法有效固定土壤,这到底是人为造成还是自然原因,其实很值得商榷。

        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种气候条件导致土壤容易被冲刷,土壤被冲刷后,自然就会毁灭其上的植被。

        与其说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是被古人砍伐造成的,不如说是因为降水冲刷,毁灭了其上植被更可信一些。

        毕竟春秋战国之时的人口和生产力,是否真能毁灭如此巨大面积的植被,很值得怀疑。

        “回去,我们再商议商议,工部也要想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