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科技如此发达,对治沙其实办法依旧不多,只能靠持之以恒的方式慢慢进行。
就算魏广德昨日才让朝廷下达了山陕等地加大在黄河流域植树造林的旨意,其实对于现在的黄河来说,至少五十年内,应该是看不到实际效果的。
只不过魏广德是知道未来,知道虽然不能短时间解决此事,但最起码如果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那至少对于改善那里的气候和缓解,作用还是很大的。
其实,黄河之所以如此,和黄土高原脱不了干系。
虽然都知道,黄河携带泥沙是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但其实根本原因更多还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其中有一定影响,但绝对不是根本性的。
按照现代人对古籍的探索得知,黄河变黄的时间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据说黄河早期并不混浊,反而很清澈,西周时期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比如《国风·魏风·伐檀》中描述“河水清且涟漪”。
而在《左传·襄公八年》中就记载,“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
《左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说明在春秋战国时黄河已经开始变得混浊。
许多人因此人为是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农业活动的增加,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黄河水开始逐渐变得混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