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护照雏形,出现的时间准确说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而正式的护照,则是二十世纪初的事儿了。
不过,现在的魏广德把这个进程提前了。
会同馆一个豪华的花园里,明朝礼部官员郎中赵用贤在这里召集了欧洲三国使臣。
当他拿出大明护照递到对方面前时,三位使者还一脸懵逼。
西班牙使者接过护照,这些天在大明已经看到许多“明”字儿,自然认得木头上刻的是啥。
至于下方的字儿是啥,对不起,不认识。
反到背面,还是一些小字儿,是从右到左的竖体,他也不认识。
实际上,这个时候东西方书写方式大相径庭,让他们很多时候都不适应,总是习惯了往左上看。
等视线落到下方,阿拉伯文字他也是不认识的,但是拉丁文他却是熟悉,一下子就看懂了手里东西的用途。
而站在他左右两边的葡萄牙使者和英国使者,自然也看到了下方的拉丁文。
好吧,欧洲此时通行拉丁文,到他们这个等级的人,自然是熟悉无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