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医术和严格的管理,使惠民药局名声斐然。
惠民药局设置的初衷是让医药惠及百姓,让穷困患病之民看得起病、用得起药。
因而,朝廷对惠民药局实行了补贴政策,这样,它所出售的药物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使更多的下层民众有能力承担寻医用药的费用。
如果遇到确实没有支付能力的穷人或者灾民,还可以施药。
惠民药局受礼部和太医院的指导和监督,有负责京城内外民众医药分发和诊视治疗的职责。
而且当京城遇有疾病疫情流行的时候,还会向京城周围地区的病人提供药物。
而自洪武十七年朝廷在府、州、县俱设医学之后,就开始慢慢取代了惠民药局的地位,成为地方的常设机构之一。
地方惠民药局的设置和管理也愈加混乱,很多地方的局舍破败,渐渐消失不见。
这其实也是明朝对于压缩财政支出而做出的改变,朝廷对惠民药局的补贴减少,到最后只维持京师惠民药局,而地方上则选择大力扶持医学。
不过,医户制度也因户籍制度的崩落而难以正常运作,且要求各地医官自筹经费,短时间内还行,可经过百余年时间,地方医学也逐渐走向没落。
就这样,大明此时民间除少数地方还有士绅大族支持的惠民药局存在外,大多都消失不见,也难怪李时珍云游过程中经常为患者赠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