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66准备就绪 (2 / 10)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而同时期的日本虽然已经有铁炮,但还属于初期,不管是生产质量还是产量都极低,不可能是落魄武士能够得到的武器。

        所以,按照逻辑推断,明朝的鸟铳应该是以葡萄牙人的火枪为基础,后期或许受到过缴获倭寇铁炮的思路进行过一些改进。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大明大量装备的鸟铳,其实都是口径偏小,装药量少的小型火枪。

        欧洲早期也用轻铳,骑士面对火枪威胁而强化盔甲,火枪手还需要狙击威胁较大的野战炮,欧洲各国经济也不足以长期供养雇佣兵的炮兵,干脆用加大火枪替代,故而火枪才变得越来越重,威力越来越大。

        明朝最初获得的西洋火枪应该是一种小口径鸟铳,管长药少,意味着后坐力小而精准,也有人考证此铳也可能是西方骑兵用的。

        由于西洋铳适合在南方对付无甲目标,轻且准,所用弹药较轻少,可发射更多次,适合南方复杂的山地,南兵用得较多。

        而大明北方的鸟铳则增加了枪管长度,增加了火药用量,目的自然是为了增加有效射程,用来对付北方蒙古骑兵。

        这就是大明此时南北鸟铳最大的区别,但是因为弹丸口径差不多,所以威力近似。

        这时候的大明鸟铳,针对的是草原上缺少铁甲,以皮甲为主的蒙古骑兵,鸟铳的威力是足够的。

        也是因此,大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意识到增加鸟铳口径,增大弹丸重量来提高杀伤力的思想。

        实际上,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虽然很高,但许多都是实用主义,靠农工巧匠的技术解决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