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魏广德还在那里抑扬顿挫背诵着《史记》中的这一段,而朱翊钧面前的书上,也正是摘录的这部份。
讲书,肯定要先把书完整的读一遍,毕竟古代学习讲究的是「识文」和「断字」,没有老师讲,怎么断学生还真不好判断。
毕竟这年头,大明还也没有标点符号。
后世国人熟悉的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1919年,胡适等人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决议通过。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
此后,新式标点符号逐渐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汉语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因此就以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其实也是错误的,而且发展其实也绝对不晚,而且也不慢。
当然,这样的发展进程在清朝后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在清朝的中后期,国内就已经接触到西方的标点符号,一些学者认为非常有用并引入,还对古籍详加注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