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旅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踏上考场的辽东秀才们发挥不佳,不少人中途退场,坚持到交卷的人,也没有考中几个。
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录取的几十名举人当中,来自辽东的考生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韩玮。
在此之前,辽东考生的录取率虽然也不如山东内地,但每次至少能录取三四人,比如上一次的乡试,就有安永清、傅直和冯惟健三人中举。
这次只录取了一个人,让本来就长途跋涉、身心俱疲、满腹抱怨的辽东考生,尤其是徐潮忍不住了。
回到辽阳之后,徐潮联络了一批秀才来到京师递上***书,说辽东考生乡试发挥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到山东赶考的路程太远,而不是自身水平不高,要求就近考试,不再参加山东科举,而是到顺天府应试。
辽东秀才们的举动,终于惊动了朝廷。
科举在明代属于礼部的管辖业务,秀才们的***书,应该是交给了礼部。
嘉靖十年,时任礼部尚书是江西贵溪人夏言。
夏言上奏《一改便科举以顺人情疏》中支持辽东考生的请求,「彼时,辽左山东原有海道之便」,辽东秀才到山东考试倒也罢了;如今,在「海道不通」的情况下,走陆路越过顺天府来到山东,舍近求远,「事体似有不均」。
上奏之后,朝廷批准,辽东考生就此改到顺天府参加乡试。
不过顺天府的乡试,难度其实和山东也差不多,只是少走不少路途而已,这也是许多历史典故和都说李成梁曾经长期滞留京城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