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可没有各个府县都要分配举人名额的说法,那是真靠实力来争夺上榜机会。
辽东考生考试变动,就发生在嘉靖十年的时候。
《全辽志》载:「按辽东生儒,旧赴山东布政司应试,嘉靖十年,生员徐潮等屡请附近,甲午科始改应试顺天府。」
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生员徐潮乃定辽后卫,是辽东都司的附郭卫,辽东都司的治所在辽阳城,因此可视徐潮为辽阳人。
他并无特殊之处,史称他「赋性醇和」,很早就入学为生,为人也很孝顺,丧亲之后曾结庐守墓三年。
但可惜的是,徐潮的科考之路并不顺畅,他多次南下山东参加乡试,却「屡试不第」。
遇到屡试不第的情况,不管是谁,心里都会感到郁闷,这种不满的心情日积月累,终于在嘉靖十年爆发。
明清时期的乡试,因考试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又称作「秋闱」,古代交通条件有限,外地路远点的考生通常要提前一、两个月出发。
在嘉靖十年的六月,包括徐潮在内的辽东生员,就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辛卯科乡试旅途。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的是,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很不适合长途旅行,时
而大雨,时而酷暑,徐潮等人在一路炎热和泥泞中跋涉了将近两个月,七月份才到济南,此时距离考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