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黄册,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每十年重编一次,每次编制无不是要对地方官府进行动员,还要动员南北国子监上千监生参与其中。
也是因为太过麻烦,所以到了中期,黄册就逐渐成了过场,许多地方都是直接抄前一次的黄册,只是把其中登记的个人每人加十岁。
为此,当初杭州还闹过一个笑话,那就是杭州一地出现上百个百岁老人。
但实际上,这些人许多早就不在了,只是编制官员图省事儿,直接照抄了事。
清查田亩,找出隐田有利于分摊赋役,是“均平”,可如果连带人口也清查的话,那工作量可就大了。
但是人口涉及丁银,难道就不查了?
要知道,朝廷试行一条鞭法的口号就是“均平赋役,苏解民困”,查的不仅是赋,还有役。
“有一事,善贷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昨日才忽然想起,觉得其中或许真有怪异之处。”
张居正又说道,“这还是隆庆五年南京报上来的事儿,那时候善贷还在老家丁忧。”
于是,在张居正口中,南直隶一桩陈年旧事就被翻了出来,在内阁里说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