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杂派额征」,品类十分琐细,包括黄栌木、榔桑木、胭脂木、花梨木、南枣木、紫榆木、焦炭、榜纸、书籍纸、铜丝、铁丝铁条、川二珠、广胶,以及挑夫银、闸夫银、椿草银、入官房地租银、河滩籽粒赁基银等,各布政司和直隶各府均只办纳其中数项;
三是「织造额解」,包括纻丝、生绢、纱、罗、绫、绸等。
屯田司的其他外解最为简单,只有「柴夫折价」一项。
如此繁杂,朱衡但是估算和讲解就说了好一阵子,最后才大致清理出实际存银情况。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明初,很多东西都已经折银交到工部。
可以说,真较真的话,工部的收入虽然没有户部多,但复杂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于兵部,看似就是个军事而非财政管理机构,但实际上明代兵部也参与财政管理,其管理的收入主要包括马差折银、桩朋银及班军折银、皂隶折银、驿传银等。
魏广德当初在翰林院问起自己的收入时,其实当时芦布就是从兵部领饷,就是属于兵部的收支项目。
当然,兵部主要的收入其实还是集中于其下辖机构太仆寺及常盈库。
只能说大明的马政是真的来钱很快,而且数额巨大。
虽然关于驿传、柴薪皂隶、柴炭供给等问题的研究也曾涉及兵部的这些收入,但其着眼点在于赋役征收,而不在政府财政管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