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38出行 (2 / 14)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地方上反对,是因为制钱会严重影响官府的收益。

        要知道,大明朝廷的财政,各级地方政府都是自收自支,并不是朝廷统筹拨付。

        这就导致,地方上除了每年要上缴朝廷的赋税外,还要加征杂税,以此维持官府的运作。

        除了上品级官员的俸禄外,其他官府人员的薪水都是杂税的开支项目。

        一年收支汇总后,若是出现赤字我,往往就会在来年加收杂税填补窟窿,若是有结余,则是巧立名目落到官员小荷包里。

        这,就是大明的财政制度。

        最初这样设计,在官员都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工作态度下,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百姓的负担的。

        官府按照每年的大致开支设计杂税,分摊到田亩或者人头上。

        地方遇到有大项目需要操作,则官府会召集士绅、乡老,大家一起募捐的方式筹集资金,进入如铺路修桥这样的善事。

        而若是遇到水利工程等项目,官府则使用徭役进行,资金也是以筹集的方式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