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53骄兵悍将 (3 / 11)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北宋兵书《武经总要》的“步兵习四变图”中记载:

        一鼓,直枪刀。二鼓,枪刀皆坐,弓弩者立,侯击木,弓弩各箭三发。鼓声作,少进。又三发箭讫,侯鼓声前行,曳枪刀而趋,弓弩从之,至界旗止。闻鼓,直枪刀;又鼓,皆坐,弓弩者立,箭三发。讫,闻鼓复立,垂枪首,闻金而退至旧处止。一鼓直枪刀,二鼓坐解族,三鼓复直枪刀,四鼓旗枪如旧,鼓声止。

        这其实就是在模拟实战中的情况。敌人尚远时,枪刀手坐地,为弓弩手让出视界,由弓弩手输出攻击;敌人接近时,枪刀手起立迎战,与敌白刃肉搏,保护身后的抛射兵种。

        这种安排与“叠阵”已经很类似了。

        但不同之处在于,北宋时期的步兵队列布置,讲究的是“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人间容人。出入来往,不斗驰逐,以长参短,以短参长”,枪手与弩手编排繁冗,队列变化也较复杂。

        而南宋军队则根据实战要求,做出了大规模的简化,多采用五六十人为一队的大编制“纯队”,一队枪则纯枪,弩则纯弩,然后把相同兵种的几队集合在一起结成纯枪或纯弩的小阵,诸小阵之间,再按照肉搏兵种在前,抛射兵种在后的顺序排布。

        关于吴璘布阵人数的记录,步兵主阵有“甲军枪手五百有二、神臂弓二百有二、平射弓二百有二”,左右两翅翼各有“平射弓二百一十有七、神臂弓六十四”。

        从兵器编制的人员数量来看,应该也是若干纯队集合起来后,再依长枪在前,弓弩在后的次序组织的阵型。

        其实,这样的列阵在大明也有参考,明军步卒的阵列就彷照此法,只不过一部分弓弩手已经变成了火铳手。

        这也是蒙古骑兵在面对准备充足的明军步卒方阵也会束手无策的地方,他们往往只能利用战马的速度奔袭行军中的明军,而难以在正面战场和明军抗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