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31徐阶的建议 (8 / 10)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最后更新:2025/7/6 15:20:15
        此时的硝黄、铜等物资,在大明朝都是极度缺乏的,硝黄可炼制火药,属于战略物资,而铜则是制造武器和铜钱的材料,大明朝一直备受铜矿不足的困扰。

        至于铁,虽然产量巨大,可也属于管制类的战略物资。

        大明朝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战略物资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国内供应不足的前提下,应该禁止贩运出去。

        只不过,终究朝廷百官的视线欠缺,他们不知道在大明朝储量不足的这类资源,在外洋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完全可以用大明朝精美的手工艺品大批量换回这些紧俏的原材料。

        而对于私底下从事对外贸易的海商们自然知道,可这些消息都被他们视为发家致富的窍门,捂得极严,根本就不会泄露半分。

        朝廷中知道这些事儿的人,也都是自身家族从事海贸的人,当然也不会傻到把消息传播出来。

        而那些收钱办事的官员,也就被他们蒙在鼓里。

        在后世,很多人都只把眼睛盯在据传“隆庆开关”为中国带回多少亿两白银上,而很少有人考虑让大明朝利用海贸大肆从海外贩回紧俏物资,解决国内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不足问题。

        这不是几船,几十船,只有当中华之人真正意识到海外有无穷无尽资源的时候,海权意识才有机会抬头,让他们产生打出去抢资源的想法。

        魏广德来到大明朝,看了不少书籍,对于盛世有自己的看法。

        所谓吏治清明,那是在开玩笑,历朝历代多少英明君王都无法解决的事儿,就算是到了后世,制度不断完善也是杜绝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