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礼也是真心认为,王之桓现在这个样子,并不适合担任工部尚书。
之所以雷礼这么想,除了刚刚实地经验缺乏的原因之外,王之桓的性格太直,做事没有回旋余地,也是雷礼觉得他不适合的原因。
雷礼长长叹了一口气,工部尚书被人尊称为“大司空”、“大营造”,但实际上这就是个苦差事。
居中调节,协调预算,还要在皇帝的要求下,在工期之前完成工程。
雷礼是建筑专家,生性严谨,业务扎实,在这个位置上也是如履薄冰。
而王之桓这个性格,如果做了工部尚书,怕是什么工程都推进不下去。
别的不说,就王之桓这个性格,要怎么去说服皇帝和内阁批准预算?
说白了,工部尚书这个位置,既需要专业性,更需要上下协调能力。
主持超大型工程,首先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工程学的问题。
雷礼也是将王之桓当做半个弟子来看的,他也希望王之桓在淮抚的任上好好磨砺,改一改这种性格,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接任自己的位置。
雷礼摊开奏本,开始书写奏疏,支持王之桓分离黄河运河,重修一条运河的提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