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巴老想起了当年自己创作《激流三部曲》的时候也不过才27岁,年轻人,就要敢于挑战高难度,老了就没那个心气儿喽。
而身为作家,长篇是非常考验一个作家能力的类型,巴老自认他的文坛地位几乎都是由《家》《春》《秋》,尤其是最早创作的《家》来确立的。
鲁迅先生吃亏就亏在没有一部长篇著作,要不然他们哥几个根本不配跟鲁迅先生放在一起讨论。
巴老问:“你这篇打算写多长?”
魏明:“我自己估摸着起码要写50万字。”
李晓林惊叹一声,五十万字啊!篇幅是魏明之前那些中篇的十倍!
50万字,跨越25年,会写到黄埔学习、黄埔东征、中山舰、北伐战争、四一二、井冈山、西安事变、平型关、皖南事变、重庆和谈、三大战役等等,还是很紧张的,魏明希望能写的紧凑一些。
见魏明第一次写长篇就要挑战这么大的篇幅,巴老担心他写着写着会写偏,很多写长篇的作者都会犯这种错误,走到最后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部可有贯穿全篇的核心思想吗?”巴老问。
魏明想了想:“救国之主义,理想之冲突是我想在书中探讨的。”
巴老点点头,“冲突”二字应该就应在立中和立民两兄弟上,他们是主角,而弟弟立民更是核心主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