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王朝格局 (2 / 3)

作者:夜深 最后更新:2025/7/10 15:29:47
        从朱棣自己的角度来出发,他削藩的想法是没问题的,因为朱棣自己就是由藩王出身通过靖难方式登上的皇位。而等到他当了皇帝后必然害怕自己的其他兄弟或者侄子也效仿自己,万一也有人和他当年起兵一样造反怎么办?尤其是自己年龄不小了,一旦哪天驾崩,继任的皇帝没有自己的威望和手腕,压制不住这些人的话,那么说不定皇位就会被其他人给夺走。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怎么可能放心呢?所以他一当上皇帝后就着手削藩,其态度和他当初当藩王的时候完全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这个道理,或者和西方人的谚语一样,屠龙少年最终自己成为了恶龙,朱棣在成为皇帝后马上就做了和当年建文帝一样的事。

        而朱棣的这个做法虽然稳固了皇权,削弱了藩王的力量,但也彻底破坏了当初朱元璋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以分封和中央集权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制度。

        由于藩王的权力大部分被夺走,大明藩王就此成了摆设,再加上皇室对藩王的警惕和防备,使得后来大明历代皇帝对藩王的看管极其严厉,最终导致藩王包括宗室被养成了“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非但无法成为皇室的屏障和守护者,反而成了大明的累赘和麻烦,而在历史上大明之所以在崇祯跑到歪脖子树吊死,明明依旧有着半壁江山,实力不亚于满清的情况下最终亡于内斗,其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在解决了藩王之后,大明勋贵群体也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从而失去了朝中的权柄,使得朱元璋最初设置以宗室、勋贵协助皇室对抗文官集团的政治结构彻底瓦解。

        在没了宗室和勋贵的支撑下,大明皇帝一下子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而朝堂上文官集团的力量大增,监察制度渐渐流为形式,各级官员相互勾结不仅把触手伸向了原本由宗室和勋贵联手把持的军队,还改变了整个朝堂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皇帝也感受到了威胁,明白如此下去皇权根本无法抗衡文官集团,开始做出了改变。

        这个改变就是在内廷设置司礼监,扶持起太监群体来牵制文官集团,同时也加强了锦衣卫的职权来抗衡,为了更好掌控锦衣卫,避免锦衣卫职权过大产生失控又用司礼监名义成立东厂,等东厂成立后为了监督东厂又成立了西厂,甚至在正德年间还成立了监督东西厂的内厂,这些机构一环扣一环,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最终,大明政治格局就变成了后来这幅模样,可就算这样文官集团的实力还是越发强大,强大到了万历后期东林党横空而出,直接威胁到了皇权。

        皇帝的大权旁落,不甘心权力落到文官集团手上只能想办法抢夺权力,这也是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拼命打压东林党的缘故。可惜天启皇帝最终没能完成他的设想,在东林党即将彻底覆灭之前倒了下去,而继位的崇祯皇帝一开始就被忽悠得不辨东西南北,轻易就杀掉了魏忠贤,处置了所谓的阉党,就连锦衣卫也被打压,断了自己臂膀,从而丧失了主动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