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这本书的《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以“范畴”一词来描述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并给出了十种存在——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所有、主动、被动。而后面的九种都算是“实体”的延伸。
这正恰恰对应了恒我的十次抛却……前九次抛却之物,只不过是“真我”的延伸。唯有第十次抛却才是最为关键的升神之举。
“也就是说,让恒我升神的圣数为……十?”
阿莱斯特低声喃喃道:“可是,会有第十道途吗……还是说,那是拆解9和1?自不变的永恒之中拆离出来的爱……那如果将其再度拼合回去,又会是什么?”
永恒与爱的融合,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无比微妙的悖论。
如同3+7的道途融合——献出自我者与统帅他人者,形成了一個无比契合的环;而2+8则意味着超越一面镜子,这同样会形成一个反复循环的环。巧合的是,1+9的组合也组成了这样虚无的环……
这究竟意味着,第十道途是不存在的虚无……亦或者说,第十道途本身就是“虚无”?
“第十道途?”
芬里尔听到了阿莱斯特的低语。
他倒是开口随意道:“我倒是听其他占星师讲过类似的假说——这个世界或许存在第十道途、亦或者第零道途。因为目前的九大道途不足以解释一切……就像是我们有时推演星象,却发现推演的结果无法匹配,这往往是因为多出了一颗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星星。
“九大道途之外,还有其他的力量。有人认为那是‘零’,而我倾向于那是比‘永恒’更高的一层,是‘比无限大再多一’的悖论之环……说起来,你觉得‘无限大’和‘无限大加一’哪个大?”
“无限大加一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