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3章 飞行品质 (2 / 5)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他从90年代初就开始搞隐身技术预研,还曾经参与过137号歼-7IIS隐形技术验证机的研制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航空技术虽然称不上擅长,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肯定还是懂的。

        “这个是气动计算结合风洞验证得出的结果。”

        第四代战机的研制工作才刚刚步入正轨,杨韦也乐意拿出一些时间来,捏合新加入的电磁学部门与传统气动/结构设计部门之间的联系:

        “为了保证前半球的隐身性能,鸭翼在外形和布局方面做出了一些妥协,在特定姿态和速度区间内的效率不足,而新增的边条翼结合由飞控系统控制的鸭翼,既能强化涡流生成,又可以控制涡流的流向,从而有效改善主翼的大迎角气动特性和升力特性。”

        “当然,刚才你和老孔提到的问题,也就是侧后方向的隐身水平,还有面积相对较小的全动垂尾对涡流过于敏感,在极限条件下难以保证飞机的横航向稳定性,这两点既然客观存在,那就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或者是做出取舍的问题……”

        林济洪张了张嘴,本来是想说,这一对拱形边条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来自侧下(上)方的雷达反射,尤其不利于面对空警2000那样的双波段预警机。

        不过这一次,却把话憋在了嗓子里。

        他已经意识到,跟当年歼7IIS单纯为了验证隐身技术不同,新一代战斗机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整体性能的综合项目,很多情况下,出于整体收益考量,不得不做出一些在局部看来不够完美的抉择。

        因此,林济洪决定听完后半段会议的内容之后再做决定。

        而这个时候,孔成安也非常恰到好处地接过了话题,并顺势把幕布上投影出的内容切换到了他所负责的风洞测试部分:

        “刚才跟杨总还有老林的交流中已经说过不少了,所以我就略过前面的情况介绍部分,直接从第二节继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