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突然被一众大佬和前辈盯着看,难免有些后背发毛。
暗自咽了口唾沫之后,才开口解释道:
“之前整个高超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常总就给我们院发过一个关于火箭助推器参数指标的大致要求……实话说相当苛刻,所以我们计划在复合推进剂中添加部分高能氧化剂,以提高推进剂的性能。”
“但不论是长尾管发动机还是翼柱装药发动机,在更换新型推进剂之后都出现了的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燃烧现象,于是为了保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启动成功率,就需要延后燃气压力出现震荡的时间点,并保证在这个时间点之前让导弹突破5.5马赫的速度墙,然后直接抛弃助推段……”
“……”
真正开始介绍情况之后,林成刚倒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三两句话就讲清楚了问题出现的背景,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进入正题:
“大概去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系列新的研究阐明了铝颗粒在含铝固体推进剂金属燃料中的燃烧特性和机理,所以就在这个方向下了些功夫……前期研究倒是相对顺利,很快就通过光学拍摄手段采集到燃烧室中微观区域的燃烧图像,也就搞清楚了AP/HTPB/Al复合推进剂体系的燃烧过程和燃面化学反应特征。”
“但是今年7月份,我们开始尝试把之前测试出来的几个优化配比装填到发动机里面做试车,发现性能确实是有一定提升,但无论怎么调整,测试结果都跟设计指标对不上,而且数据的规律性很差……如果用参数拟合的路子,倒是可以强行获取一个关系式出来,但绝对算不上可靠的设计方法……”
“目前基本可以确定,这条技术路线是能走通的,但如果始终找不到可靠的设计方法,就只能回归传统路径,通过大量试验找到符合我们项目需求的参数,时间方面恐怕……”
说到这里,他有些心虚地抬头看了眼常浩南,苦恼地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我此前从未接触过对指标要求如此精确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没办法法给出一个具体的进度时间表,但估计大概要4-5年左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