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固体火箭将高超音速飞行体推进至门槛速度,之后再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维持速度或是继续加速,属于设计上最简单最直观的技术策略。
不过,这对于助推器本身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很高。
一方面,作为主要动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需要在大约5.5马赫的速度下才能正常开始工作,并且对于启动过程中的速度和进气参数相当敏感,加之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中途停止推进,所以需要非常精确的能量管理水平,而不能靠简单的大力出奇迹来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吸气式高超本质上相当于一枚巡航导弹,出于战术灵活性方面的考虑,需要挂载到一般的战术飞机上面,或者是装进军舰的垂直发射装置,因此其动力系统不仅要保证足够的推进性能,还有相对严格的体积和重量限制。
不可能像验证弹那样,直接整个弹道导弹作为助推器接在后面。
而现在重中之重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出了问题,自然不是小事。
一时间,会议室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林成刚身上。
航天科工三院的主打产品是华夏海军装备的一系列反舰导弹,也顺便搞些武器出口业务。
虽然效益还算不错,属于不声不响赚大钱的类型,但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常规反舰导弹这一块实在算不得什么显学。
所以在被选中参与到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之前,林成刚尽管已经担任过两个型号的动力系统设计师,但也没见过什么大阵仗,算是这间会议室里最年轻的成员——
除了常浩南以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