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已经近乎乱套的X51A项目,在东风17顺利完成试射和受阅任务之后,华夏方面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则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针对滑翔式高超的研制工作告一段落,而后续改进完全可以交由航天科工方面的技术团队单独完成。
摆在常浩南研发团队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位于整条科技树上最顶端的那一项——
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
而且,不同于火箭助推、只能在特定狭窄速域内飞行的X51A。
华夏方面的野心,更大……
怀柔科学城,JF14风洞的控制室内,刑牧春正对着电脑屏幕,向常浩南汇报近期的工作进展。
“常总,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们跟航天科工集团的几个项目团队合作,从他们那边弄来了不少亚燃冲压动力导弹的工作参数。”
刑牧春控制鼠标指针游移许久,终于从布满电脑桌面的几十个PDF文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份:
“结合我们之前测试的风洞数据,还有对X51A飞行测试参数的回溯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整个系统的设计薄弱点位于进气道和燃烧室之间的匹配情况,尤其是在亚燃模态和超燃模态的切换过程中。”
常浩南盯着屏幕上的工作循环曲线看了一会儿,然后不等对方说完便抢先判断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