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带着万主任,通过严格的安保门禁,乘坐专用电梯,来到了位于火炬实验基地深处、恒温恒湿且拥有多重电磁屏蔽和物理防护的超算中心。
巨大的机房内,成排的机柜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常浩南在一台连接着巨幅高清显示屏的工作站前停下,快速输入指令。
屏幕上瞬间切换,不再是枯燥的代码或运行状态,而是呈现出令人炫目的三维分子模型动态模拟。
无数细小的球棍模型在复杂的力场作用下进行着精妙的组合、排列与能量交换。
“万主任,您的主攻方向是车辆工程,对微观化学的细节不必深究。”
常浩南指着屏幕中心一个被高亮标注、结构精巧的复合模型:
“我们现在模拟设计的,是一种具有特殊多级孔道结构的中空碳纳米颗粒。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被我们通过理论计算,精准地‘锚定’上了一种镍和钴以特定比例和几何构型组成的双原子活性点位阵列。这种结构设计,赋予了它极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万主任虽然对化学式不甚明了,但总归有基本的科学功底。
他几乎立刻联想到之前改变世界的单原子钴阵列催化剂:“所以这是……一种比之前更强大的新型催化剂?用于进一步提升锂电池性能?”
“是,但又不完全是。”常浩南放大了模型的某个关键区域,“如果仅仅是做催化剂,它当然很强。但我们设计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一个锂电池领域更富挑战性、也更具潜力的方向——锂硫电池的核心瓶颈问题!”
(本章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iphopculture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