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谁能深度绑定我们的技术,谁就能在下一代微观表征设备领域抢占先机,所谓的平衡,主动权完全在我们手里。”
然而,孙飞所暗爽的地方,也正是常浩南最为担心的。
“国产高端仪器设备要想突围,专利壁垒只是第一关,我们在精密加工、特种材料、核心部件的生产工艺和工程经验上,与国际顶尖水平也还有可见的差距。”
常浩南点明了自己的顾虑: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专利授权,更需要他们稳定地提供一部分我们暂时无法自产的高性能成品零部件,来支撑我们自主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这是绕不过去的现实需求。”
孙飞立刻明白了常浩南的弦外之音:
“您是在担心,我们的选择,有可能导致对方在实验室设备市场形成新的、更难撼动的垄断地位?”
“正是。”常浩南肯定道,“美国、日本、荷兰……都不是什么可靠的合作对象,历史教训太多了……我们必须为国产设备争取到足够的成长窗口期,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外部供应环境,直到我们完全掌握所有核心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为止。”
电话那端沉默了几秒钟,显然孙飞在快速消化和权衡。
很快,他提出了一个方案:“那……我们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多方参与的联合公司?把有意向的这几家,加上我们汇聚、烛火,甚至拉上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制造企业,一起合资?这样既能整合资源,也能在内部形成一定的制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