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兰主任,第三类呢?”
“第三股,新欧洲。,主要是21世纪后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也包括巴尔干半岛上已经入盟或正在争取入盟的国家。”
兰新志的语调带上了一丝探索的意味:
“他们的诉求和前面两类有明显不同,主要寻求的是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上的直接投资,希望借此机会获得发展资金,平衡德法意等传统西欧强国的影响力,比如捷克代表就非常明确地提出,希望华夏车企或配套企业能去投资建厂,升级他们的工业基础。”
袁建生手一抖:“我们的车企,去欧洲建厂?”
兰新志点头:“你不搞工业,可能对这方面了解不多……总之这一条反而不是没有可行性,我们前些年收购了不少欧洲汽车品牌,完全可以统一弄到捷克生产。”
又扒了几口饭之后,他放下筷子,继续分析道:
“这些国家的问题是政局稳定性差一些,政策连续性存疑,不过优势是开价很低低,对投资回报率的期望相对务实,劳动力素质不错且成本有竞争力,有潜力成为我们未来深入欧洲腹地、建立多元化合作支点的重要突破口。”
介绍完这纷繁复杂的图景,三人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中带着更深的忧虑。
“这么分析下来,我有个强烈的感觉。”游旭缓缓开口:“我们这次来,名义上是和‘欧盟’这个整体谈判,但实际操作中,我们面对的更像是一个由二十多个各自打着小算盘的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
袁建生沉重地点头:“‘欧盟’作为一个能有效协调内部利益、代表整体意志进行谈判的实体,在这次危机面前,其意义……恐怕已经近乎归零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