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59章 有人在挡你们的财路(加一更) (2 / 6)

作者:十月廿二 最后更新:2025/7/2 22:55:25
        好在,一切都已经做过预案。

        他的回答显得游刃有余,既展示了科学家的严谨,又巧妙地避开了核心机密。

        “关于合成工艺的核心算法,涉及到我们自主开发的量子化学动态模型,属于关键知识产权,不便在此详述。”他一边解释,一边展示了一张高分辨的三维重构图像,上面清晰地显示出载体表面相对有序的钴原子点阵和短链结构。

        “大家可以看到,”张韬指着图像,“正是这种高度有序、接近原子级精准的钴原子排布阵列,赋予了材料卓越的性能。至于成本,”他顿了顿,“由于主要材料是钴、碳纳米管和六方氮化硼,虽然合成过程精密,但原料本身并非极度昂贵稀缺之物。”

        “我们预估,大规模工业化后,新涂层的成本只会比现有高端电极材料略高,带来的性能提升将远远覆盖这部分成本增量,不会导致电池终端价格的显著上升……”

        “……”

        这下子,内行和外行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真正的记者全都惊叹于张韬回答的内容,而某些一眼就像是学者的家伙则纷纷紧盯着屏幕上的那张照片,看得如痴如醉。

        一位挂着日经新闻身份牌的“记者”举手提问:“张院士,您刚才展示的这张三维原子图像非常清晰,但似乎并未出现在您们发表在《自然》的论文中?请问这是否是后续的补充数据?”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正是张韬等待的切入点。

        “这位记者观察得很仔细。”张韬点点头,“确实,这张图像没有出现在《自然》的论文里。原因在于,目前国际上所有商业化的微观表征设备,无论是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还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都难以精确地、无损地给出单个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绝对位置信息,特别是在这种复杂的载体-催化剂体系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