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天晚上,样品通过人肉快递的形式被送抵孙飞团队。
那台由进口TEM和APT设备经过破坏性改造、牺牲了原位同步和部分精度、专为稳定材料设计的“缝合怪”仪器全力运转,终于在数小时后,给出了初步的三维成像结果,并在第一时间传回了连海。
王令骁看着屏幕上APT三维点云图与TEM结构图像的叠加结果,心沉到了谷底。
想象中连绵有序的钴原子链踪影难觅,超过95%的观测区域显示,锚定的钴原子呈现出孤立的点状或极其短促、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链”,平均长度不足理论设计值的十分之一,断裂率高得惊人。
“原子链断裂率超95%……”王令骁挠了挠如同鸡窝的头发,吐槽道,“这根本不是有序阵列,是原子碎片……”
显然,结果正如张韬推测的那样——
所谓“阵列”,名不副实。
随后几天,整个实验室在张韬的带领下如同精密仪器连轴运转,反复调试。
激光功率密度微调、脉冲频率优化、基底预处理方案变更、前驱体分子结构微调……每一次调整后都满怀希望地合成样品。
然而,结果令人绝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