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之下,一时间竟然没顾得上回应。
常浩南也不等他开口,而是继续道:“至于前两个难题,样品制备和视场匹配,则需要贵方团队来攻克,我相信,在显微结构表征的工程实现方面,国内应该没人比你们更专业。”
孙飞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几分锐气:
“样品制备方面,可以尝试聚焦离子束(FIB)和微纳操纵探针协同加工,在薄膜特定区域‘雕刻’出符合APT要求的纳米针尖。”
显然,常浩南刚才的猜测没错。
对方确实有一部分腹稿。
“至于视场匹配……目前还没有非常确定的方案”孙飞坦率地承认道,“可能要设计特殊的高精度、多自由度原位样品杆,配合激光定位和图像识别算法,确保TEM观察后,能精确将同一微区针尖送入APT分析位置……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
常浩南脸上欣慰的表情更浓。
难题当然不可能马上被解决,否则也就不会被称之为难题。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专业回应。
然而,还没等他给出肯定的评价,孙飞话锋一转,又抛出了最后的顾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