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飞速浏览,眉头紧锁。
图像分辨率虽高,但那些真正游离、未定域的原子或电子,在静态的TEM图像中如同隐形,无法捕捉到它们动态的缺陷或排列的瑕疵。
他想要观察的“缺陷”对比,在现有的表征结果里则几乎不存在。
“老师,您是不是有了新的思路?”
栗亚波敏锐地察觉到了常浩南那正在涌动的思绪。
“嗯……”常浩南点点头,“刚才在办公室的时候我说过,人工诱导周期性晶格的思路类似在沙滩上搭积木,一阵风就倒。”
栗亚波一脸认同:“确实如此,包括最开始从那台发动机上取下来的样本,也在大约二十天后彻底失去了特性。”
“那么。”常浩南的语气兴奋起来,“为什么我们不换一种思路?为什么不让材料自己组织起来?”
“自己组织?”
栗亚波疑惑地重复。
“对!”常浩南从旁边扯过一张纸,“利用光场本身!用特定波长、特定模式、足够强的相干光去‘驱动’材料中的原子或电子!不是我们人为地给它们设定晶格位置,而是让它们在光场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作用,自发地、集体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形成一个动态的、稳定的、与光场共振的超晶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