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有可重复性,是吧?”
常浩南知道负折射率材料的研制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但每个月的例行报告他还是全都认真看过的。
“是啊……”栗亚波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以样品编号命名的、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数据文件。
鼠标滚轮滚动好几次都翻不到底。
“从接手这个项目以来,我总共做过九百多次有效测试,其中只有两次维持到了七天,当然最终还是失效了。”他叹了口气,“更麻烦的问题是,每次结束后的具体结果都不相同,上一次成功表现出负折射特性的样品,很可能到了下一次试验就转化失败,有时候想分析都无从下手。”
“把那些失败和相对稳定的样品,所有的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调出来。”常浩南站起身,简单活动了一下身体,“对比一下这两类样品的区别。”
栗亚波迅速操作电脑,打开了几个成像文件。
常浩南凑上前来,想要看看微观结构的差异。
但其中大约一半图像都并不清晰,很难看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成像效果确实不太理想。”栗亚波主动解释道,“其实那些最不稳定的样品,在做完原位折射率测量后,特性就基本已经没了,根本没机会做TEM……我们能做的,都是相对坚持久一点的。”
屏幕上快速闪过一张张高分辨TEM图像,显示着材料内部人工诱导出的、具有特定周期性的晶格结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