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已经快要压不住嘴角上扬的弧度,只好以喝水进行掩饰——
原本他还苦于自己分身乏术,又找不到一个得力的帮手,准备把气动布局方面的问题放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之后慢慢解决。
但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帮手这不就来了?
当然,兴奋归兴奋,他也不可能上来就对这样一位比自己还年轻几岁的后辈委以重任。
无论如何要先摸个底:
“春蓬同志,你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缺少一个抓手。”
李春蓬再次打开了那张3D渲染图,然后把电脑调转180°朝向常浩南,解释道:
“我们已经通过一个干净的理想化气动模型,在理论层面确定了气动增稳设计的基本可行性,但实际飞行器要面对的情况比气动模型复杂得多,比如有飞行员,要设置一个座舱,有任务载荷,要设置一个弹舱,飞行要消耗燃油,所以重心和升力中心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会对气动增稳的效果产生影响。”
“要想把理想化模型变成一架真正的飞机,需要完成一系列参数化设计,但我们暂时拿不准,应该从哪里切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